作为全服务型酒店的重要组成,中国会议酒店因消费场景大进大出的特点而呈现大起大落的特征。
受疫情的持续性影响,酒店业的客源流动性显著降低;各地防疫措施虽强弱不均,但都严格限制人员的聚集,使会议酒店受到更大程度的影响。
从即将发布的《2022中国会议蓝皮书》(2021年度)以及《2022年上半年中国会议酒店经营景气状况调查报告》可以看出:自疫情以来,中国会议酒店的客源市场已经发生了重要改变:
1、国际会议数量大幅减少
国际会议作为一个政治、经济、军事、科技、人文等活动连接世界的纽带,一般其会议规模、参会规格、影响程度、会均消费等在各类型会议中均名列前茅。
从统计数据看,受疫情与中西博弈的共同影响,国际会议数量下降明显,对国内知名的大型会议酒店、会议中心等已构成直接冲击。
2、国内会议数量降幅明显
统计数据显示,国内会议数量明显减少。支撑国内会议市场的四大类会议:企业会议、政务会议、事业单位会议和社团会议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。
3、平均参会人数阶梯下行
会议总量下降的同时,平均参会人数自2019年后也呈现直线下滑的情况。究其原因,一方面各地受阵发式疫情的波及,流动性时常被突然遏制或阻断,造成出行计划的不确定,甚至熔断,实际参会人数减少。另一方面,规模型会议受到各地政府部门的严格管控,审批严格,造成大中规模会议大量减少。
不同年度平均参会人数统计(人):
4、会均消费止步不前
统计显示,近10年来会议平均消费总额虽未出现明显波动,但这并非意味着会均消费保持在合理水平,反而呈现出相对下滑的态势。
首先,国内名义通货膨胀率约为年均3.44%,单位会议收入明显增长乏力,未能跑赢通胀。其次,已两次调整了各级政务会议的消费标准,这些政策也未能推动会均消费的增长。
令人担忧的是,会议客源量价齐跌的市场境况下,会议酒店的产品总量依然在增加,这势必导致更加严酷的市场存量竞争。
总体来看,受疫情防控的短期影响和经济放缓的长期作用,中国会议市场已经出现了严重的下行趋势。
此外,疫情对流动性的遏制又促发了线上会议的相对增长,并且已经对线下会议构成局部替代。
中国会议酒店不仅需要顶住疫情的阶段性冲击,还需要面对疫情后市场供过于求、消费被动紧缩的持续性考验。
因此,在稳固本地客源市场的同时,适时调整和优化产品与功能组合、调整和优化管理与服务组合;采用新方法科学提升效能与控制成本,积极加强流动性会议的营销,以此来应对严峻而持续的市场挑战。
2023年,疫情已经慢慢过去,市场也已经开放了,希望今年能有回升,回到正常的状态。
上一篇:对于温泉你了解吗?